通知公告

中央民族大学2024年度经济学院&管理学院&理学院&信息工程学院校园联合招聘双选会

“新质生产力,引领未来职场”

中央民族大学2024年度经济学院&管理学院&理学院&信息工程学院

校园联合招聘双选会

尊敬的用人单位代表: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稳就业”“保就业”决策部署,推进我校毕业生更高质量充分就业,同时更有针对性地满足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需求,抢抓秋季就业关键期,加强学院、毕业生、用人单位之间的交流和沟通,进一步推动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的有效对接,学校拟举办经济学院&管理学院&理学院&信息工程学院校园联合招聘双选会,现诚挚邀请相关用人单位报名参加。

一、双选会基本情况

1.举办时间:

2024年10月23日(周三)9:00-12:00

2.举办地点:

中央民族大学海淀校区逸夫体育馆(大馆)

3.单位规模:

40家(额满为止)

二、报名方法

1.报名方式。请用人单位在学校就业信息网(www.career.muc.edu.cn)注册,经审核注册信息后,在后台“报名参加双选会”栏目中选择“中央民族大学2024年度经济学院&管理学院&理学院&信息工程学院校园联合招聘双选会”并提交。报名截止时间为10月20日24点。我校将后续通过电话、邮件等方式沟通,确认参会信息及注意事项。

2.收费和服务。双选会不收取任何费用,现场为用人单位提供两人展位,单位可根据需要携带易拉宝、海报等宣传材料。报名成功的用人单位建议届时进校参会不超过2人,进校请携带本人身份证。因校园面积所限,无法保障停车,请乘坐公共交通,步行入校。

咨询电话:

010-68932445(经济学院招聘会服务保障),联系人:刘老师。

010-68932103(管理学院招聘会服务保障),联系人:刘老师。

010-68933910转111(理学院招聘会服务保障),联系人:毛老师。

010-68932333(信息工程学院招聘会服务保障),联系人:王老师。

010-68939899(线上注册),联系人:赵老师。

 

中央民族大学经济学院

中央民族大学管理学院

中央民族大学理学院

中央民族大学信息工程学院

中央民族大学招生就业工作处

2024年10月9日

 

中央民族大学经济学院简介

中央民族大学经济学院前身是1952年成立的中央民族学院政治系政治经济学教研室和1980年成立的少数民族经济研究所。2000年8月成立经济学院(以下称“学院”),2004年3月实行院所(少数民族经济研究所)合一管理体制,机构设置延续至今。

学院具有从本科、硕士到博士研究生和博士后的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有中国少数民族经济专业博士点和硕士点(国家重点培育学科、“211”“985”“双一流”重点建设学科);有理论经济学(省部级重点学科)、应用经济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下设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发展经济学、世界经济学、区域经济学(省部级重点学科)、金融学、国际贸易学、财政学等9个二级学科方向;有金融、国际商务和税务三个专业硕士点;本科层次设有经济学(国家一流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国家一流专业)、金融学(国家一流专业)、财政学(北京市一流专业)、数字经济以及经济学拔尖人才创新班。学院有“中国兴边富民战略研究院”“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研究基地”“中南半岛经济研究中心”和“民族地区贫困与发展研究创新团队”等省部级研究平台、基地和团队,还设立了“数字经济研究院”“当代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减贫与发展研究院”等学术研究平台。

学院现有专任教师65人,其中教授23人,副教授25人,博士生导师21人。有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国家级人才称号获得者、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首席专家、第七届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理论经济学学科评审组成员、教育部跨世纪/新世纪人才、国家民委突出贡献专家/领军人才等学科带头人、宝钢优秀教师,有霍英东基金优秀青年教师、北京市青年英才、国家民委中青年英才/青年教学标兵等中青年骨干。

近五年,在《中国社会科学》《经济研究》《金融研究》《民族研究》《经济学季刊》Journal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等国内外期刊上发表论文430余篇;在“三报一刊”上发表理论文章28篇;出版著作38部,其中《中国经济热点前沿》《中国经济学发展报告》《中国少数民族地区精准扶贫案例集》《中国少数民族地区扶贫进展报告》《中国兴边富民发展报告》等系列成为亮点;共主持国家级课题28项,省部级课题45项。

2025届经济学院毕业生共约632人,其中本科生约322人,研究生约310人。热忱欢迎社会各界有经济类人才需求的单位来校选才。

 

中央民族大学管理学院简介

中央民族大学管理学院成立于2002年,现设有4个系,包含6个本科专业:公共管理系,下设行政管理专业、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工商管理系,下设工商管理专业;会计系,下设会计学专业、财务管理专业;人力资源管理系,下设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设有公共管理学、工商管理学2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公共管理(MPA)、工商管理(MBA)、会计(MPAcc)、旅游管理(MTA)4个专业学位硕士点。学院坚持以学科建设为中心,加大体制创新、师资队伍建设、条件平台建设和国际交流的力度,承担了国家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项目;公共事业管理、财务管理2个专业获评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获评北京市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建成公共管理、工商管理2个实验室、1个管理学案例研究中心、多个实践教学与研究基地。

截至2024年8月底,学院现有教职工78人,其中专任教师62人,教授18人,副教授25人。有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人、国家民委“突出贡献专家”1人、国家MPA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人、教育部高等学校工商管理类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人。先后有多名教师获得“北京市优秀教学团队”、“北京市教学名师”、“国家民委教学名师”、“国家民委青年教学标兵”、“全国MPA优秀教师”、“全国优秀MPA教育工作者”、“北京高校优秀研究生教育管理工作者”、“中央民族大学本科教学十佳教师”等称号。学院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切实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贯穿学院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科学研究、咨政参考、服务社会等各项工作当中,本着“宽口径、厚基础”的培养原则,参照拔尖人才培养的“一制三化”(导师制、小班化、个性化、国际化)标准,构建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

2025届管理学院毕业生共约670人,其中本科生约270人,研究生约400人。热忱欢迎社会各界有管理类人才需求的单位来校选才。

 

中央民族大学理学院简介

中央民族大学理学院成立于2007年,其前身为成立于1978年的中央民族学院数理系。学院现有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信息与计算科学、统计学、纳米材料与技术(均为北京市一流本科专业),以及应用统计学5个本科专业;有数学、统计学、光学工程3个一级学科硕士点,以及应用统计、电子信息、学科教学(数学)、学科教学(物理)等4个专业学位硕士点。现有“光子系统工程软件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少数民族数学与理科教育重点研究基地”“中央民族大学光电子研究中心”“民族地区能源资源开发利用科技创新平台”和“中国民族数据中心”等科研平台。拥有功能完备的“基础物理”“统计学”“信息安全”“光电子工艺”“光电材料制备与表征”等基础教学与科研实验室,实验室总面积5000余平米,其中超净实验室500余平米,大型仪器设备总值6000余万元。

理学院拥有一支具备良好师德和奉献精神、丰富教学经验和较强科研能力的高素质师资队伍。现有教职工92人,专任教师77人,其中教授26人,副教授29人。有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首席科学家1人,ESI“全球高被引科学家”1人,国家级人才2人、省部级人才10人。教师获省部级以上教育教学类奖项20余人次。聘请海外兼职教授13名,聘用外籍博士后人员8名。学院近五年获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等国家级项目35项,科研经费4000余万元,发表学术研究论文400余篇,SCI论文他引万余次。

理学院紧密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以服务国家重大战略、服务首都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各民族高素质专业人才为己任,坚持立德树人,努力改革教学内容,创新课程体系和教学方式,注重专业知识、实践能力和人文素养的综合协调发展。学生年均获全国性大学生学科竞赛奖30余项,有近半数毕业生赴国内外知名大学继续深造。学生就业率90%以上,用人单位对毕业生政治素养、专业知识、职业道德、实践能力、沟通协作能力的满意度较高。

2025届理学院毕业生共约567人,其中本科生约336人,研究生约231人。热忱欢迎社会各界有人才需求的单位来校选才。

 

中央民族大学信息工程学院简介

中央民族大学信息工程学院成立于2007年。建院以来,立足国家战略和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积极实施工程教育和新工科建设,培养具有家国情怀、民族信息素养的高水平新型工程人才。学院现有本科专业包括: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含第二学位)、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人工智能以及民族实验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2022年,获批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合作办学项目(中央民族大学-澳门城市大学合作本科教育项目)。同时,学院也拥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2个一级学科硕士点,电子信息(计算机技术、电子与通信领域)、现代教育技术2个专业硕士点。

上述本科专业按照两个大类招生:计算机类(含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电子信息类(含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人工智能)。在本科专业中,2019年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获批国家首批一流本科建设专业,2022年软件工程专业获批国家一流本科建设专业,电子信息工程专业、通信工程专业获批北京市一流建设专业。2022年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通过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协会和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中心的工程教育专业认证。2021年、2022年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软科排名A类。

学院下设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电子信息与通信系、公共计算机教学部(负责全校的公共计算机教学)和实验中心;拥有民族语言智能分析与安全治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筹)、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少数民族语言分中心、“一带一路”民族文化大数据中心、北京市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电子工程实验中心。

学院现有教职员工80人,其中教授16人、副教授29人,先后有教师获得“全国优秀教师”、“北京市优秀教师”、“宝钢优秀教师”称号;入选“国家民委领军人物计划”项目、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项目、北京市高等学校“青年英才计划”项目、北京市青年拔尖人才项目;“国家民委中青年优秀人才计划”项目;科睿唯安“高被引科学家”。

多年来学院积极投身以科学技术创新赋能民族地区社会文化发展,努力践行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交叉融合的学科建设,服务范围拓展到民族语言信息技术处理、网络舆情与安全治理、少数民族古籍文献智能分析、民族事务信息化建设、智能机器人等领域,在人工智能、自然语言处理、网络安全等方面取得了丰硕的科研成果。学院教师先后主持和参与了多项国家“973”基金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大项目、国家“863”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教育部重点项目和国家民委科研项目、北京市教改项目。其中“计算机数据库及文字处理技术在少数民族语言研究中的应用研究”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和“国家民委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基于计算机技术的“藏缅语族语言研究”获“国家民委社会科学研究工作成果二等奖”,其他奖励包括: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国防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北京市无党派人士建言献策优秀成果二等奖、全国优秀科普作品、国家民委社会科学研究成果奖、北京市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近年来出版数十部学术专著,在国内外重要刊物上发表近千余篇学术论文,获得数十项发明技术专利和软件著作权。

在教学改革方面,获批国家级新工科教育教学改革项目2项,北京市优质课程2门,北京市虚拟仿真实验课程1门,国家规划教材1部,北京市优质教材1部,1部教材入选全国高等院校计算机基础教育研究会优秀教材奖,省部级以上教学改革项目(含教育部协同育人项目)51项,发表教学论文79篇,出版教材近23部。

学院注重培养大学生学科创新实践与应对复杂工程问题的综合解决能力,学生在国家及北京市的各种竞赛中多次获得殊荣。学生团队在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全国大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与信息素养大赛、“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全国大学生机器人大赛、“西门子杯”中国智能制造挑战赛等竞赛中屡创佳绩。

学院加强国际交流,拓宽合作育人的国际渠道。与加拿大University of New Brunswick和美国University of Wisconsin at Stout实施了2+2的联合培养学生项目,与爱尔兰的University College Dublin实施了3.5+1.5联合培养学生项目,与意大利Universita degli Studi di Cassino e Lazio Meridionale签订了合作开展学术交流和教学研究的双边协议。2023年学院在海南校区与澳门城市大学联合实施“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联合学生培养项目。

2025届信息工程学院毕业生共约450人,其中本科生约300人,研究生约150人。热忱欢迎社会各界有管理类人才需求的单位来校选才。

 


扫描分享

扫一扫分享本页